2016年4月22日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龙天护法、各位法师、来自全世界的佛友和义工,大家晚上好!
人间的感情很短,世间的佛情永存。我们都是拥有佛情的佛友,我们不但现在要一起拜佛,以后要在一起学佛,我们要永远在一起成佛。今天我们能活着在一起,那就是善缘;今天能听闻佛法,就是佛缘。每天的烦恼、忧郁、意外、人情、争斗,让人的心不能安宁。
这次清明节,南昌有一家人一起去扫墓,突然之前晴空霹雳,一家人被闪电击中,把正在撑着雨伞的父子当场劈死一人,劈昏三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有3000多人被雷劈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学佛人永远要记住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行善积德是好汉;心不正,行恶缘,地府天天帮你算。不贪不求,广结善缘,天天平安就是福;不瞋不怒,修心学佛,知足常乐,那才是缘啊!
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和你平时自己内心的善恶、积德有关。一个人如果善,他就会有善报;一个人心中整天有恶,那就是招揽祸灾。所以学佛人修善积德,才能造福灭罪,脱离轮回之苦。中国传统文化说得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自己在人间创造很好的荣誉地位,还不如培植阴德,犹如袁了凡一样。我们今天所有的人在学佛、拜佛、念经,改变自己命运当中,实际上我们就是在造福于后代,我们在改变这个社会的气场,改变人的气场。所以要好好地学佛修心,才能彻底地让自己脱凡成圣,能够进入菩萨的境界。(掌声)
在人间不懂装懂是痴慢,懂装不懂那是智慧。大悲从心中来,悟性从本性中来,爱别人从行动当中来。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快乐地活在当下,因为我们拥有的只有当下啊。如果当你决定停下追逐人间的福报,你就是开悟之人,你就是一个想要回到观世音菩萨母亲怀抱、上了法船的开悟之人啊。
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于人世,弟子坐在他的周围等待师父告诉他人生和宇宙的奥秘。禅师一直默默闭着眼睛,突然问道:“弟子们,怎样才能除去野草和杂草?”弟子们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说:“用铲子可以把杂草全部铲掉。”另一个弟子说:“放一把火,把野草和杂草全部烧光。”还有一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去除杂草。”第四个弟子说:“师父,他们这几个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要把那些根挖出来。”弟子们讲完之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开始,我们把这块地分成五块,师父拿一块,你们四个人按照你们刚才的方法分一块去除杂草。明年这个时候到这里来,我们再相聚。”第二年,弟子们早早地就来到了这块田地上,他们提早了几天,想用尽各种方法铲除杂草,但是他们根本做不到,最后他们想看看禅师用什么方法来去除杂草。这时,禅师原来杂草丛生的那块地已经不见了野草和杂草,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一看已经明白了,领悟到只有在杂草田里种上庄稼,才是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他们围坐在庄稼地,可是禅师已经仙逝了,这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我们学佛人难道不是这样?要想去除旷野里的杂草,用禅师的方法是种上庄稼,对我们心中的杂念和杂草,唯一的方法也是要种上人间的美德啊!(掌声)
做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我们人在利害得失当中不停地穿梭着。要记住,我们人的种种思维和千般的幻想、妄想,就是真实生命中最大的障碍。因为我们的幻想、贪念,让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满脑子的名、利、财、食、睡,让我们忘记了初现的本性、让我们忘记了人的慈悲,我们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懂得:只有将心灵融入这个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的存在,才能找到生命真正的真谛和价值。心无杂念,你就能找到平常心,保持正信正念,才能真正地去除妄念。(掌声)
有一个人很喜欢下棋,并认为自己棋下得很好。有一天,他和一个小朋友一起下棋,没想到一连输了三盘,别人知道他输了就有意地问他:“哎,前几天你和邻居小孩下棋,下了几局啊?”他很潇洒说:“下了三局。”“那么结果如何啊?”“第一盘,我没赢;第二盘,他没输;第三盘,我想和,他不肯。”人生就是这样,将胜负成败要看透,人的一生就是在成功和失败当中不停地游走。我们能成功的人,离不开失败;失败的人,一定要有信心,坚持努力,我们一定能成功。将毁誉、得失要看破,那才是真正的平常心。(掌声)
学会开悟,认清空性,就是要把一切看得平淡。我们很多人为什么会痛苦?就是因为他放不下这个“我”字。一生不要去追求功名利禄,以免成为欲望的阶下囚。想一想,现在有多少人成为了房奴,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还一个房贷吗?这么天天地早上、晚上、下午,不停地在为了还这些债而辛勤地工作着。人在世间欲望无限,欲望的满足和失落就是让你在不知不觉当中沉醉于你的欲海之中,所以,人的欲望是永无停息的。因为你有欲望,你便有了喜怒哀乐,所以有甜酸苦辣的人,就是离不开欲望的人。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处事,台长希望你们运用《西游记》里两位名人的名字,第一位叫“八戒”,第二位叫“悟空”。
我们人在社会上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招来别人的议论和评价。如果你特别注意别人说什么、对你的看法和想法,你自己做事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所以很多人不成功就是在这里,使自己会变得很紧张。有些人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嘴巴里、眼睛里,怕别人看不惯自己,怕别人说自己什么不好。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是一种负面的思维,让自己活得太累。你只要是真心学佛,又不是表演,你就好好地、真心地去做,别人的看法只是过眼云烟。这样你才能使自己变得无畏,才能无恐怖,无恐怖才能无所畏惧。(掌声)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佛友经常这样,在公共场所念经的时候,好像怕别人看自己,礼佛大忏悔文念到最后,心里在想:我怎么站起来?这么多人啊!对不对?你站起来又坐下去了,所以我们人就是怕别人说。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各种评论都有,他很想得开、很幽默,莫言自己超然地说:“起初,我以为大家对我的争议对象是我,渐渐的,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的人,看着别人都在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的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投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获奖人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了出来,擦干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继续他的写作。”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无我”,当你没有自己的时候,别人在骂谁啊?所以修心学佛,自修自得。因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你生命的转折啊!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怎么能够让自己攀上另外一个境界?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人生匆匆,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何必为无缘人的看法去买单呢?
曾有人问美国华尔街40号国际公司的前总裁马修·布拉:“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感觉到非常的敏感?”马修·布拉说:“我早年对这些很敏感,我力争让公司每一个人都认为我是非常的完美,要是他们不是这么想的话,我的心会感觉到惦念不安。只要有一个人对我有怨言,我就想方设法地去取悦他,可是我做了讨好他的事情,总会让另外一个人生气,等我想补偿这个人的时候,又会有另外一个人恼怒。最后我发现,我越想主动地去取悦别人,就越会使我的敌人增加。”这些话从侧面讲到了缘分,一个缘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分的,行善之人能闻佛法,无缘之人你就是送佛上门,他也是没有福气的人啊!(掌声)
台长要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人,命运截然不同。有一种人是从黑暗走向了黑暗,因为他们生命当中充满着黑暗和痛苦,一生受到肉体、精神、物质和家庭带来的痛苦,他们生活中没有快乐,内心没有丝毫的智慧,所以他们在生活中是属于挣扎型的、愤怒型的、憎恨型的,在这当中活着。他们经常在想:我这一辈子为什么这么苦啊?就是因为那一件事情,就是因为那一个原因……他们不知道他们过去的业而产生今生的果报。对某一个人的瞋恨非但没有解决,又播下了更多的仇恨种子,所以在愤怒、瞋恨和敌意当中,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让自己看不到未来。这些生活本来已经充满着黑暗,加上现在的痛苦,他感觉到未来可能我更痛苦,所以他只能从黑暗走向黑暗;第二种人是从光明走向了黑暗。虽然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充满着光明,拥有着财富、健康、社会名望,他们拥有着快乐,但是这些人没有智慧、慈悲。这些财富、权力和地位使他们变得傲慢、吝啬和轻视他人,他们经常觉得社会上很多可怜的人是没有用的,这就叫垃圾,他们就是应该穷命,我能得到这些权力、地位、身份、财富,我永远是一个富人。他们由于过去的一些善业,虽然给自己现在带来了一些富有,我可以说是暂时的富有,不久财富会用完。就是在使用财富的时候,他们播下了恶的种子--自负、瞋恨、痛苦、高傲的黑暗种子,这些负面的种子在他们财富和地位丧失之后,他们就尝受到痛苦的果实。这样的人就是从光明走向了黑暗。
我分析给你们听,就是要让你们自己好好地想一想,我们人间得到的一切都是暂时的,富有、名誉、地位,不要以为那是永远的东西。第三种人是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这种人生活开始的时候充满了痛苦和苦难,但是他们的内心有慈悲,长时间的慈悲增长了他们的智慧。他们学会了,因为我痛苦,我不能让自己更痛苦,他们用微笑面对着人生。他们懂得了,因为自己过去的一些不善和上辈子的不慈悲所造成了今世的贫穷和痛苦,他们经常想他的痛苦是否来自于某一个人,比方妈妈不喜欢自己,他不恨妈妈,妈妈并不是造就他痛苦的真正原因,因为他知道仅仅是一个让他承受因果的条件而已。他知道过去的因造成了他现在的苦,所以他就借这个人生给他造成的苦难,让他懂得了:我不能再去种恶因,让我得到恶果继续循环的报应。他用宽容和原谅别人来化解恶缘,不将痛苦的新种子种下,所以他能感受到我现在的痛苦只是暂时的,虽然现在黑暗,但是他对未来充满着幸福、光明及希望。学佛之后,他懂得了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所以拥有勇气,拥有菩萨给他的能量,他从黑暗走向了光明啊!最后一种人,从一出生就被自己的光明心和快乐围绕着。他虽然享受着财富、社会名望带来的快乐,但是他很懂这一切并不是我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上辈子的积福积德啊。所以他懂得,因为我的善业,但是我更要明白,不管我上辈子做了多少的善,都不是永恒的。我今天要懂得,善果在不能延续的情况下,它不会永远纯善,迟早会用光。因此他看到了这些金钱、权力、名誉的时候,他认为这些都是我暂时拥有的。只有用慈悲来维持自己的家庭,布施给更多的穷人,一切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让他永远不消耗自己的善业善德,才能越来越让自己懂得生灭和无常,痛苦当中怎么样求得解脱。
所以学佛人要懂得不断地增加慈悲和宽容,这是最好的在人间求解脱的方法。时刻去除贪心和恨心,身口意一切要为着众生,这样你才能超脱众生的狭隘思维,超凡成圣。不管什么样的命运,靠本性的慈悲、心中的善良、精进地学佛,我们一定能改变命运,踏上佛的彼岸!(掌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这是《红楼梦》的开篇诗,是对人生一辈子奔忙的一个总结。“浮生着甚苦奔忙”,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都不是实实在在的,是浮在表面的,因为当我们拥有了又会失去,失去了又会拥有,这样的生活就叫“浮生”;“着甚”就是古代文章中说“你为什么”;“苦奔忙”、人生悲喜“同幻渺”,也就是说人生的一些开心和悲伤在瞬间就没了。想一想牙痛过吗?想一想进医院之前痛过吗?出来了就好了。小时候伤心过吗?伤心过,进入中年之后又好了。实际上古往今来不过是一个梦啊!岂止是一个梦,那是一个极尽荒唐的梦啊。因为有时候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像做梦一样,等到哪一天眼睛一抬,已经在医院里看着天花板,这时候你才知道,一切都是我们虚幻的人间啊。可惜啊,在这个人间有的人入梦太深,就是做梦做得太深他醒不过来,死守着盛席华筵,看到桌子上的盛筵,他不肯离开啊。有人大梦不醒,为名为利苦奔忙,所以人生就是在苦奔忙。《红楼梦》的开篇诗叫人别入梦太深、太久,死守着盛席华筵,因为这一切都是佛法讲的“苦空无常”啊。(掌声)
我们学佛当中,在精进、努力的时候,一定会听到各种言论。所以要坚持,学会趁早习惯人间给你带来的不同观点,把自己学佛的事做好,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论,不要让别人来影响你的精进力。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因为学佛了,慢慢地听得多了,左听右听,左学右学,什么法门都学。有八万四千法门,你学得完吗?所以好好地精进,一门精进。
有句话说,20岁的时候,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的时候,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60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在意我们的任何想法。这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学会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轻装上阵,人生之路才会更加的平坦。(掌声)
我们人生一般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才知悔改,才会重新回想自己的一生,人生不应该在你的叹息当中失去。我们要有100岁的境界、80岁的胸怀、60岁的智慧、40岁的意志、20岁的激情、2岁的童心,这才是一个一生无忧的人。学佛会让你有境界,拜佛会让你有意志,慈悲会让你有智慧,善良会让你拥有童心,精进修行会让你拥有激情,包容会让你拥有胸怀。所以,只要学佛念经,我们一定会童心不泯,佛性长存。(掌声)
学佛人不能因为别人的愚痴而痛苦了自己,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别人的无知经常痛苦自己。英国前首相威尔逊曾在一次演讲当中受到干扰,当他讲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突然台底下有一个人高声地叫骂:“垃圾!狗屎!”这个时候,威尔逊听到了不慌不忙地说:“请安静。这位先生,我马上会回答你关于环保的问题。”(众笑)
所以对世事无常要看作常态,我们学佛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不同的看法,我们心就会有罣碍。所以菩萨说,有罣碍就会一直有恐怖;有恐怖就会失去大无畏;没有无畏的人,那是一个没有慈悲的人;没有慈悲的人,就会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会堕落成一个凡尘、红尘之人。(掌声)
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也就是说,佛看见了这个人道、人间,佛认为娑婆世界就是一个遗憾的世界。没有遗憾,给你再多的幸福,也不会体会到快乐。佛说了前面一句,台长来激励大家,虽然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遗憾,但是没有遗憾,你不会感觉到幸福。所以,不吃苦哪来的精进心修行?想一想,你们这么多人这么努力地修,哪一个不是因为感情、家庭、事业各种问题,才想到求佛、求菩萨保佑?从小在甜水中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甜;没有感到过痛苦和烦恼,就不懂得什么叫平安,什么叫福气。今天我们能坐在这里,平平安安地听闻师父对你们的开示,希望你们懂得,这个世界就是给你带来平安的一刻,知足常乐吧!很多人经常伤害自己,又经常去伤害别人。记住了,能够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这个人叫智慧;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这个人就叫愚痴。(掌声)
台长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听说电视台有歌唱比赛,他一定要去参加比赛,高歌一曲,四名裁判当场昏倒三个,还有一位裁判走到台上握住这位选手的手,激动地说:“你是人才啊,别人唱歌都是要钱,你唱歌是要命啊!”(众笑)
做人要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夫妻、孩子争吵就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对方的感情。佛说“一切皆为虚幻”“一念愚即般若绝”,佛陀说你如果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愚痴、愚昧的想法,你的般若智慧就绝掉,没了;“一念智即般若生”,如果你脑子里有一个智慧生出,你的般若就生出来了。所以笑着面对这个世界,笑着面对这个人生,我们不埋怨,悠然,随缘,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我们要做到一切随遇而安,一切随缘而安。(掌声)
台长最后要告诉大家,世界上所有的快乐,其实都是人间的欲望。吃得开心叫食欲;有钱有名叫贪欲;追求男女之色叫色欲;整天想睡觉、懒惰,也是一种欲望,是享受欲。所以在人间不要以为快乐,因为这是让你明天懈怠的根基啊!我们为什么要苦修?就是要让我们开悟,因为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这些都是世俗的欲望。只有减少了世俗的快乐,才能感应到你心里真正的快乐,内心的快乐是从精神上开始拥有的。
吃点苦不算苦。台长经常跟大家讲,活在世界上要学会吃两种东西:一个叫吃苦,一个叫吃亏。我们修行之路,因为苦你才知道一切不可得。就犹如一个人太快乐了,他找不到自己的家;一个人太快乐喝酒会醉,不知道自己是谁。在人间学佛的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你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进入菩萨的三藐三菩提。
谢谢大家!